气象学报 · 2020年第4期568-579,共12页

江淮地区一次冰雹过程的双线偏振雷达观测分析

作者:杨吉,郑媛媛,徐芬

摘要:为了进一步认识冰雹和三体散射的双线偏振雷达观测特征,提高业务预警能力和奠定基于双线偏振雷达的地面降雹识别基础,利用南京双线偏振雷达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19年3月20日冰雹过程发展、成熟和降雹阶段的观测特征及微物理过程。结果表明:(1)雹暴在成熟阶段具有高悬的强回波中心和较高的顶高,强回波中心差分反射率ZDR<−0.5 dB,相关系数(ρhv)约为0.9,由于冰雹后向散射相位的影响,该区域比差分相位(KDP)呈现负值,指示了该区域有冰雹存在,并被相态分类算法(HCA)正确识别;(2)降雹阶段,高层反射率因子减小,强回波中心下降到地面附近,融化层以下ρhv增大,指示高层下落的冰相粒子整体尺寸减小;HCA识别到冰雹开始减少时,地面观测到冰雹;(3)三体散射的反射率因子(ZH)、ρhv和反射率因子标准差(SD(ZH))概率密度分布与北美三体散射比较接近;ZDR分布更偏向于负值区域,差分相位标准差(SD(φDP))分布范围大约是北美结果的2倍。

发文机构: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

关键词:冰雹双线偏振雷达三体散射HailDual-polarization radarThree-body scatter signature

分类号: P407.2[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来源期刊
气象学报

气象学报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