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土资源 · 2020年第10期16-21,共6页

津巴布韦南十字矿区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作者:樊培贺,魏迎雨,王兆军,韩方法,边雄飞,张红晨

摘要:南十字矿区钨矿床的形成与新太古代的中酸性侵入岩、太古宙的绿岩带有密切关系;钨矿体主要受控于近EW向展布的脆—韧性构造带F1,且具有多期性和多阶段性;钨矿赋存于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与布拉瓦约(Bulawayo)群近EW向展布的层间滑脱带内,受F1脆—韧性剪切构造带控制,与太古代花岗闪长岩界线为断层接触,矿体主要为含钨绢英岩化花岗闪长质碎裂岩型,其次为石英脉型;该矿床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两个阶段(含3个期次),即主成矿阶段(Ⅰ期)和弱成矿阶段(Ⅱ期、Ⅲ期)。钨元素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区内的花岗闪长岩岩体和太古代布拉瓦约群地层。围岩蚀变发育,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蚀变与钨矿化关心密切。

发文机构: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关键词:钨矿脆—韧性剪切带绢英岩化花岗闪长质碎裂岩硅化Tungsten depositbrittle ductile shear zonesericite granodiorite cataclastic rockslicification

分类号: P618.33[天文地球—矿床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