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国良
摘要:目前所谓地震特殊处理技术是指“亮点”技术、复数道分析技术、虚速度测井技术和碳氢检测技术等,这些技术自问世以来,它们的实用性一直存在着争议,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过高估计这些技术的实用效果;二是忽视了这些技术的适用条件,不完善性和地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亮点”技术主要是用来检测气层形成的“亮点”,但由于受沙泥岩速度、目的层深度、气层的厚度和地震波分辨力等因素的影响,检测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复数道分析主要用来研究地震波在复数域内振幅、相位和频率的瞬时特征,瞬时振幅剖面“亮点”拾取方面,并不如“亮点”剖面;瞬时相位在研究构造细节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有时可能干扰视线,造成错误的解释,瞬时频率仅仅是反映瞬时相位随时间瞬时变化的规律,并不能直接反映油气层的“低频”。虚速度测井技术估计性太大,受人因素的影响也较大,一般很难真实反映含油气层形成的低速。碳氢检测的前提条件太苛刻,它的适用范围较小,技术上也很因此,很难发挥它的效用。本文就这些技术的实用性及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仅供参考。
发文机构:地矿部第六物探大队
关键词:地震勘探地震特殊处理实用性
分类号: P631.443[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天文地球—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