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莎莎,董大忠,李育聪,王红岩,施振生,黄世伟,昌燕,拜文华
摘要: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油气勘探过去主要聚焦在构造-裂缝型常规油气和介壳灰岩及砂岩致密油气上,为实现侏罗系油气重大新突破,思路需要向页岩油气转变。在分析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气的分布、生烃、物性和保存等地质特征基础上,认为大安寨段具备形成大规模页岩油气成藏地质特征,提出3项成藏控制因素。大安寨段二亚段暗色页岩作为页岩油气的供烃源岩,油气显示丰富,页岩厚度在20~80 m,整体分布面积广、厚度大、连续稳定,孔缝发育、物性好,处于中-高成熟热演化阶段,有区域性致密顶底板灰岩封闭的超压页岩油气藏。半深湖-深湖亚相、致密灰岩顶底板与高孔隙储层、中-高成熟热演化阶段这3项因素共同控制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气的生成、储集和富集。
发文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
关键词:地质条件成藏控制因素陆相页岩油气大安寨段自流井组下侏罗统四川盆地geological conditionaccumulation controlling factorterrestrial shale oil&gasDa’anzhai MemberZiliujing FormationLower Jurassic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3[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