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兰,黄开敬
摘要:本文描述了一个二叠系蒸发岩碳酸盐岩气田,该气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投产以来一直被严重的出水问题所困扰。该气田是一个碳酸盐岩复合体,由三个连通的非均质裂缝性储集层组成。基岩渗透率一般低于2毫达西,但具高渗透性的薄夹层,其基岩渗透率可高达5达西。天然裂缝网络的渗透率具极端非均质性,在该气田内渗透率变化达100倍。裂缝、基岩和高渗透性薄夹层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造成一种少见的水突破方式,它可通过非均质天然裂缝网络的地质力学模型得到解释。这一全气田裂缝预测模型可通过地质数据和流量数据得到验证和确认。首先,在假定岩层为均质各向同性、线性弹性岩石机械特性和无摩擦的情况下计算出通过地震技术可见到的断裂周围的应力分布。其次,利用计算出的应力场模拟不连续裂缝网络的发育情况,这种裂缝网络发育情况决定于裂缝方向、连通性与其岩心、生产测井仪、泥浆漏失和试井数据统计比较的结果。最后,将裂缝网络按比例动态放大成双重渗透率模拟系统网络,使可能进行全气田的多相储层模拟。该方法获得的流动模型与据所有井获得的历史产量数据拟合。本文还对见水来源和生产测井仪上所见的流人剖面进行了解释。通过综合地震数据、井眼数据、试井数据和生产数据限定和验证该全气田模型可大大降低最终预测的不确定性。这种综合性的预测裂缝模型目前可用于研究未来气田开发方案。本文最后,该模型与地面网络模拟系统耦合,组成基本结构。完全耦合的地面和地下模型为优化设计新井井位和时间的选择、压缩机组的规模、新增的气田内部管道干线和采气提供了灵活性。
关键词:裂缝性碳酸盐岩气藏渗透率地质力学裂缝预测流动模拟气田开发
分类号: TE37[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