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工业 · 2007年第6期 1-18,共18页

气相法白炭黑的形态和表面性质

作者:V.M.,Gun'ko,朱兴玲(译)

摘要:本文用氮气和水的吸附一脱附法、质谱分析法、FTIR、NMR、热刺激去极化电流法(TSDC)、光子相关光谱法(PCS)、‘电势法、电位滴定法、俄歇电子能谱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在气体和液体介质中生成和处理的几种气相法白炭黑和混合气相氧化物。随着比表面积(SBET)减小,原生粒子和吸附容量(Vp)降低,氮吸附一脱附等温线的滞后环线缩短。但是,同类物质的氮吸附一脱附等温线形状与SnET大小无关。随着SBSET减小,孔隙大小分布(聚集体和附聚体中无孔隙原生粒子间隙)的主峰向大孔隙转变,其强度下降。吸水度随SBET,增大而增加,但是,观察到含表面羟基(mmol/m^2)的物质的情况恰好相反。水的结合脱附度[2(≡Si-OH)→=-Si-O-Si≡+H2O]同时取决于气相法白炭黑的形态和合成条件。白炭黑的溶解速度随SBET和pH值增大而增加。但表面电荷密度和‘电势的模量随SBET减小而增大。PCS、^1HNMR、TSDC谱证明,气相法白炭黑分散体按照SB盯和白炭黑浓度(CsiO2),在含水悬浮液中重新分布。在对应于初始白炭黑粉末堆积密度的CsiO2处,观察到分散体呈特殊状态。

关键词:气相法白炭黑形态结构和吸附特性合成界面水非冻结水^1HNMRTSDC水基浓悬浮体粒度分布ζ电势FTIR表面电荷密度氧化物溶解吸水度

分类号: TQ333.93[化学工程—橡胶工业]O643.36[理学—物理化学][理学—化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