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油气藏 · 2020年第4期60-66,共7页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裂缝特征及发育机理

作者:何顺,秦启荣,王家树,李飞,段玮

摘要:为解析川中磨溪地区灯四段碳酸盐岩裂缝特征及发育机理,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成像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等地球物理方法,并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岩石力学实验及埋藏史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磨溪地区灯四段发育张性缝、剪切缝及压溶缝,以张性缝发育为主,剪切缝及压溶缝规模较小;裂缝发育包括NW、NE、近WE和近NS向4个优势方位;裂缝充填程度高,充填物主要为白云石、泥质、沥青质、方解石和少量石英。灯四段裂缝形成于3期构造运动,第1期裂缝形成于灯桐湾运动Ⅱ幕(522.0~508.0 Ma),受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和欧亚板块向东碰撞的影响,主要发育NW、NS及近WE向裂缝,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6.6~146.3℃;第2期裂缝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时期(425.0~420.0 Ma),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冲撞作用的影响,主要发育NE向裂缝,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8.0~176.0℃;第3期裂缝形成于燕山-喜山运动时期(75.2~75.0 Ma),受龙门山冲断褶皱的影响,主要产生微细剪切缝,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7.0~208.0℃。研究成果为灯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发文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省页岩气资源与环境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关键词:碳酸盐岩裂缝特征发育机理灯四段震旦系川中地区carbonate rockfracture propertydevelopment mechanismDengying-4 MemberSiniancentral Sichuan

分类号: TE122.2[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