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磊,刘宏,唐昱哲,李飞,唐青松,梁锋,李明,刘微
摘要:2005年威远构造威寒1井龙王庙组获11×10^4m^3/d的测试产量揭示了四川盆地内部龙王庙组勘探的突破。随着勘探的深入,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区多口百万立方米气井的获得证实了龙王庙组巨大的勘探潜力。然而,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发育情况展现出与磨溪-高石梯(高磨主体)地区较大的差异,以传统"亮点"反射模式作为储层预测的指导思想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勘探的需要。以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为例,借助已有岩心、薄片、测录井及地震资料,对区内龙王庙组储层与高磨主体地区龙王庙组储层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储层的地震响应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表明:研究区龙王庙组发育局限台地沉积,颗粒滩相作为储层发育的最有利相带,最主要的储集岩类为颗粒云岩及晶粒云岩,储集空间包括粒间(溶)孔、晶间(溶)孔、溶洞等;研究区内储层表现出低孔低渗的特征,非均质性强,纵向展布差异大,横向可对比性差。对比分析"亮点"反射模式,采用波形聚类属性对储层进行平面分布预测,明确不同储层发育情况对应的波形特征。Ⅰ类波形对应于储层发育于顶部,储层厚度>30 m;Ⅱ类波形对应于储层发育于中部,储层厚度>20 m,或顶部中部发育2套相距20 m左右、厚度15 m左右的储层;Ⅰ、Ⅱ类波形为储层发育有利波形;Ⅲ类波形对应储层较薄(<5 m)且储层呈薄互层状发育或储层欠发育;Ⅳ类波形对应储层欠发育;Ⅲ、Ⅳ类波形为储层发育不利波形。该方法可有效地规避"假亮点"反射,预测结果与沉积相发育特征及实钻井储层发育情况吻合率高。
发文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气田开发管理部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
关键词:龙女寺地区龙王庙组滩相储集层特征储层预测波形聚类Longnvsi areaLongwangmiao FormationShoal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Reservoir predictionWaveform clustering
分类号: TE132[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