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 2020年第2期110-115,共6页

页岩气井排采携液能力分析新方法

作者:严鸿,商绍芬,王昊,李梅琳,钟海全,黄小明

摘要:页岩气井排采过程中井筒呈气液多相管流特征,井筒多相管流分析是正确认识气井气液流动规律、制定合理工作制度、开展气井生产动态分析以及选择人工举升工艺的前提,如何选择准确可靠的多相管流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对川南地区40余口页岩气井井筒压力测试数据分析,优选出适合该地区页岩气井井筒多相管流计算模型;基于多相管流模型绘制油管流出特性曲线,结合节点系统分析原理,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井筒气液多相管流临界携液气量确定方法。结果表明:①在井斜角小于等于45°的井段应采用H-BR管流计算模型,在大斜度(井斜角大于45°)井段应采用B-BR管流计算模型,并在有测试压力温度分布情况下,按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管流压降计算方法;②该井筒气液多相管流临界携液气量确定方法克服了判断气井积液通常采用Turner、Coleman等模型在高液气比条件下误差较大的应用局限性,可有效进行气井井筒携液能力分析及生产预警且节约了井筒测试成本。

发文机构: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输气管理处 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

关键词:页岩气井多相管流模型临界携液流量油管流出特性曲线最小稳定点预警Shale gas wellMultiphase pipe flow modelCritical liquid-carrying capacityTubing outflow characteristic curveMinimum stable pointEarly warning

分类号: TE3[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