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 2020年第4期1-9,共9页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飞仙关组测井相特征

作者:杨雨,钟原

摘要: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长期以来一直是四川盆地礁滩气藏勘探的重点层系,对于其沉积模式的研究已基本成熟,随着勘探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精细化,在取心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准确对新钻井沉积相进行初步分析是生产上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通过对四川盆地北部地区大量钻井资料的统计对比,系统总结飞仙关组不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相应的测井相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岩心、成像测井标定,不同沉积相(亚相)在自然伽马曲线上具有典型的响应特征,不同沉积相(亚相)对应相应的曲线形态以及自然伽马区间值;②不同沉积相(亚相)的测井相模型在横向上可对比性较好,全区对比可操作性强;③通过对岩性、岩相剖面及相应测井相剖面的纵横向对比,发现二者匹配度较高。结论认为,采用常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对四川盆地北部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环境进行判别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且准确性高,在岩心资料缺乏、录井资料较差以及其他分析工作尚未开展的情况下,可充分应用于研究区新井前期地质分析工作,为确定勘探目标提供参考。

发文机构: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四川盆地早三叠世飞仙关组礁、滩沉积相常规测井成像测井测井相Sichuan BasinEarly TriassicFeixianguang FormationBioreef-shoal sedimentary faciesConventional loggingImaging loggingLogging facies

分类号: P61[天文地球—矿床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