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准天顶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除了基础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以外,还开发了GNSS轨道和钟差估计系统MADOCA(Multi-GNSS Adv...
介绍和分析了2018年度天文联合基金的申请和资助情况,并对2019年度天文联合基金资助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恒星作为宇宙的基础组成元素,其形成过程一直是天文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人们已基本了解中小质量恒星(质量小于8M⊙)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受到数量少、嵌埋深、演化快和反馈剧烈等因素的影响,大质量恒星(质量大于...
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内分布着很多类型的脉泽,包括OH,H2O,CH3OH和SiO等。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技术多历元观测脉泽,...
脉冲星是演化末期的大质量恒星经过核坍缩形成的产物,它们在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和卫星导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自脉冲星发现50年来,其观测和理论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脉冲星主要在射电波段被探测到,部分脉...
研究三体系统的长期共振效应,有助于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在雅可比坐标系下建立了第三体摄动一般运动模型,将摄动函数按照半长径之比展开到十六极矩。通过对摄动函数进行轨道双重平均,消除了内外轨道的短周期项。基于...
长期以来,类地行星表层构造一直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水星表层构造有助于直接或间接地反演水星的演化过程。得益于空间探测项目的开展,大量探测数据为研究水星表层构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介绍了水星表层构...
近些年来,随着引力波不断地被LIGO探测到,引力波探测已经成为比较热门的课题之一。而想要研制一个好的引力波探测器,就必须解决噪声问题。引力波探测器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振动噪声、量子噪声和热噪声等,速度计的...
利用MOJAVE数据库15 GHz的总流量密度变化的监测数据,分析了一个大样本耀变体射电喷流的相对论性束流性质,计算了源的亮温度、多普勒增亮因子、洛伦兹因子、视向角与光变指数等。研究发现,该样本中多数...
宇宙线从发现起至今已超过百年。在20世纪上半叶,大型粒子加速器技术成熟以前,对宇宙线的研究引领着基本粒子物理的发展,从宇宙线研究中取得的多项成果斩获诺贝尔奖。21世纪,宇宙线因其与极端高能的物理规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