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年第3期 135-140,共6页

战国农学理论五大流派刍议

作者:马卫东

摘要:在战国的“百家争鸣”中,众多学术派别及其代表人物提出了多种农学理论。由于视角和立场不同,各个学派的农学理论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流派。李悝的“尽地力之教”理论,强调政府指导下的科学种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发展农业生产;商鞅学派鼓吹农战思想,通过奖励耕战来实现富国强兵;孟轲的“制民之产”理论,强调维护小农经济,保障小农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条件;管仲学派主张五谷桑麻六畜并举,重视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吕氏春秋》全面吸收先秦农业科技成果,提出了体系完整的传统农学理论,体现了集大成的特色。不同特色农学流派的并存与发展,把战国农学理论推向了一个高峰。

发文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战国农学理论流派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gronomy theory genre

分类号: F407.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