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
  • 05月12日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创新研究——以永济市田村为例

    认真研究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解决力度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发展理念、社会风貌及文明水平。在"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 05月11日

    论中国古代戏曲与小说的三种文化精神

    中国古代戏曲与小说由于反映对象较广,面对的观众群和读者群较大,所以典型地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由于生活环境有血缘、地缘和职缘的不同及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处于最下层的市...

  • 05月11日

    先秦以至秦汉的薰香习俗文化

    中国用香历史久远,早在4 000多年前先民就开始熏烧香草、香木或净化环境、驱虫辟秽、防治疾病,提升生活情境,或祈祝神明,祭祀祖先。熏香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僧道医巫、普通...

  • 05月10日

    关于80后“裸婚”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裸婚"作为一种新兴的婚姻形式,它的出现既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有关,也受到个人选择的影响,是伴随着社会转型期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考量着传统...

  • 05月10日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影响句子结构的因素

    日常生活中人们主要靠语言来传递思想,没有语言这个媒介,人们之间的交流会困难得多。要想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交际者产出的必须是交际双方所在文化认可的、有一定结构的句子。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背后的认知理据,揭...

  • 05月09日

    试论中国农业文化的价值及保护

    中国的农业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农业文化的载体是以劳动工具为标志的物质实体;农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农村民俗;以"天人合一"为主线的农本观念是农业文化的灵魂内容。以此为基础,可以分析出农业文化所蕴含...

  • 05月09日

    略论从经世致用观到统治效益性纠缠的演变——以晚清对西方的学习为例

    清朝实证经世致用观进一步发展,中国向西方学习贯穿始终的是大多被引进的打上了"经世致用"的烙印,对于所引进的更看重对于时弊的救治作用。其中蕴含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社会不断激进,在寻求政权合法性与有道性...

  • 05月08日

    低碳经济立法的价值诉求

    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是自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生态和谐的思想渊源,在西方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都有历史根据。生态和谐价值观的内涵包括代内生态和谐、代际生态和谐和种际生态和谐。低碳经济立法的目的性价值是生...

  • 05月08日

    公式语理念和汉语研究的关联问题探究

    公式语研究在理论上有三个特点:词汇单位的再认识,语言研究的整体观,语法模式和心理模式的融合。公式语并不是静止的由若干词和短语组成的语料,而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公式化是语言的一个内在特征。受到近代西方...

  • 05月07日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对中国法治化作用的思考

    农村社会组织的涌现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深刻变革的必然结果。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是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能够为民主立法提供必要的组织基础,从而有利于制定体现农民权益的"良法";能够形成强大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