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地质 · 2020年第4期250-260,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农胜新地区直罗组下段下亚段砂体非均质性与铀矿化的关系

作者:胡立飞,刘小刚

摘要:砂体和古层间氧化带是砂岩型铀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砂体非均质性又与古层间氧化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农胜新地区直罗组下段下亚段砂体厚度、含砂率、泥岩隔挡层、沉积韵律等参数进行数据统计,开展系列编图、研究和对比分析发现,砂体非均质性与铀矿化的形成存在密切的联系;对比分析发现,河道中心部位砂体非均质性弱,分流间湾则明显增强。砂体非均质性由弱到强的突变,导致了含氧含铀水运移能力的变化,从而控制了铀的富集成矿。农胜新地区砂体厚度为20~30 m、含砂率70%~80%、泥岩隔挡层层数1层和2层、泥岩隔挡层累计厚度0~1 m、沉积韵律5~7个时,成矿几率高。

发文机构:核工业二○八大队

关键词:非均质性铀矿化直罗组农胜新鄂尔多斯盆地heterogeneityuranium mineralizationZhiluo FormationNongshengxinOrdos Basin

分类号: P619.14[天文地球—矿床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