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2021年第1期64-71,共8页

缝洞型油藏开发流体势数学模型及调控效果影响因素

作者:李青,李小波,杜春晖,刘洪光,丁磊,杨敏,孙致学

摘要:缝洞型油藏具有储集空间类型多,孔、缝、溶洞尺寸差异大,宏观上表现为多种流动模式耦合等特征,其储渗条件和开发模式迥异于砂岩油藏。考虑缝洞型油藏储渗介质和流动模式,基于经典流体势理论,建立缝洞型油藏不同储层类型、不同开发阶段的开发流体势理论模型,并阐释流体势数学模型中位能、压能、动能、界面能和黏滞力能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改进流线法开发缝洞型油藏开发流体势数值模拟程序。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调控效果研究表明,基于流体势计算的调控方法适用于断控岩溶、风化壳岩溶和复合岩溶3类岩溶背景,当水体倍数小于10倍、采液比为4~6时,排液量越大,缝洞型油藏流体势调控效果越好。

发文机构: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关键词:流体势缝洞型油藏模型调控影响因素fluid potentialfracture-cavity reservoirmathematical modeladjustmentinfluencing factor

分类号: TE344[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