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2021年第1期80-87,共8页

基于储层特性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方式

作者:袁士宝,刘文强,蒋海岩,赵黎明,王姣

摘要: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由于具有横、纵向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采用常规注采井网开发产量低,经济效益不佳。目前中外学者已经提出了多种适用于该类油藏的开发方式,但仍未提出一套较为系统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方式优选流程。为了更精准地选择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开发方式,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和实际经济效益,以A区块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手段,综合分析不同开发方式在不同油藏性质、储层构型上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中小规模缝洞体密集部位采用水平井可以获得更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油藏基质渗透率低时采用小规模的“定点开发”比面积井网更有效;连通缝洞体注水开发比衰竭式开发最终采收率高;单独缝洞单元注水替油或注气吞吐均可成为能量补充的有效方式。最终提出了依次分析缝洞体规模、基质渗透率及缝洞体连通性来优选该类油藏开发方式的思路。

发文机构: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关键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方式注水替油数值模拟carbonatefracture-cavity reservoirdevelopment modewater injection for oil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E344[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