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 · 2020年第1期34-45,共12页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6.7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特征分析

作者:魏芸芸,李金,王琼,孙昭杰

摘要:本研究利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6.7级地震的前震、主震及11次MS≥3.6余震序列的最佳双力偶震源机制解,得到阿克陶6.7级地震最佳双力偶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0°/倾角69°/滑动角-10°;节面Ⅱ走向114°/倾角81°/滑动角-159°,表明此次阿克陶6.7级地震为一次走滑型地震事件,结合震源区的地震地质构造及余震序列空间分布等已有研究成果,判定节面Ⅱ代表了主震的发震断层面。主震最大主压力轴方位为339°,与震源区附近历史中强震P轴近NW向的优势方位基本一致。其4.8级前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与主震震源机制解具有较高的一致性。11次余震中有6次为走滑型地震,3次为逆断型地震,1次正断型地震,1次混合型地震,且多数地震具有近NW向的P轴方位。此次6.7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分布于6~16km之间,而大部分地震为9~13km,与本文计算得到的主震的震源深度10km相差不大。此外,初步分析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强震活动与此次阿克陶6.7级地震的关系。

发文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喀什基准台

关键词:阿克陶6.7级地震震源机制解CAP方法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Aketao 6.7 earthquakeFocal mechanismCAP methodHindu Kush Pamir region

分类号: P315[天文地球—地震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