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 · 2020年第4期888-898,共11页

陆态网络连续重力站近期潮汐观测精度讨论

作者:韦进,郝洪涛,韩宇飞,江颖,刘子维

摘要:重力潮汐观测在全球潮汐模型的建立、重力扰动信号识别等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潮汐观测精度是完成这些工作的基础。本文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10个重力站3年的重力固体潮数据计算了观测潮汐模型。在与历史已有结果进行比较后,分析了观测潮汐模型精度以及环境对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个站观测潮汐模型的M2波潮汐因子中,误差最优为0.00014,主要潮波平均精度优于0.0010,高于20世纪80~90年代弹簧重力仪0.5~1个数量级,部分站点的精度可达早期超导重力仪水平,而与现代OSG型超导重力仪精度相差0.5~1.0个数量级。利用重力站中最优观测潮汐模型进行潮汐改正,潮汐改正精度指标(DRMS)可达±(0.2~0.3)×10^-8m/s^2,稍优于DDW/NHi理论潮汐模型结果(±(0.3~0.6)×10^-8m/s^2)。10个重力站均表现出了观测优于理论模型的特点。观测环境和场地的干扰会导致观测潮汐模型的精度下降,部分台站受环境变化和观测系统本身老化等不稳定因素干扰,其观测潮汐模型精度下降。DRMS自(0.1~0.2)×10^-8m/s^2增至(1.0~1.7)×10^-8m/s^2。

发文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关键词: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Phone重力仪观测潮汐模型DDW/NHi全球潮汐模型CMONOCgPhone gravimetersThe observed tidal modelThe global tidal model of DDW/NHi

分类号: P315[天文地球—地震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