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 · 2020年第5期123-133,共11页

数字高程模型在天津滨海平原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作者:黄猛,张学斌,韩荣文,李继军

摘要:天津市滨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地貌类型不易划分,沉积物粒度较细,遥感解译精度及实地可识别性差,按照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开展填图,图面表达效果不佳。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地形的数字化表达,具有一般地形图无法表达的三维可视化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地形地貌特征。在开展天津滨海平原地质填图过程中,通过建立研究区DEM,并结合路线地质调查、槽型浅钻施工、样品测试分析,进行了地貌单元划分,将浅地表沉积物划分为河流、海侵和三角洲3个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包含边滩(曲流砂坝)、充填河槽(牛轭湖)、决口扇、天然堤、洪泛盆地和湖沼沉积微相;海侵沉积体系包含海滩脊、越岸扇、高潮坪和残留潟湖沉积微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通过与不同类型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DEM可充分弥补遥感影像的不足,对浅地表沉积物进行详细的成因类型划分,提升对浅地表地质作用过程的认知程度,较好地指导野外地质填图。将高精度DEM数据应用于第四系覆盖区地质填图,可以大大提高填图精度及效率,为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国土空间规划、产业结构布局等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发文机构: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地质填图遥感解译滨海平原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geological mapping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coastal plain

分类号: P231.5[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P217[天文地球—测绘科学与技术]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