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 · 2020年第6期51-60,共10页

东昆仑夏日哈木地区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作者:郭峰,王盘喜,卞孝东,冯乃琦

摘要:东昆仑夏日哈木地区首次发现了早泥盆世二长花岗岩,对其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进一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地质背景。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12.1±5.7)Ma(MSWD=0.95),形成于早泥盆世早期;岩石为过弱铝质亚碱性花岗岩,富SiO 2(含量为71.41%~72.46%)、K 2 O(含量为5.27%~6.16%),贫Fe 2 O 3(含量为1.86%~2.05%)、P 2 O 5(含量为0.08%~0.12%),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可以看出,岩石明显富集Rb、Th、Zr、Hf,强烈亏损Nb、Sr、P、Ti、Ba。夏日哈木地区二长花岗岩属于I型花岗岩,其源岩可能由幔源岩浆底侵加热下地壳岩石致其部分熔融而形成,处于由同碰撞向后碰撞转换的构造环境,说明东昆仑夏日哈木地区在早泥盆世早期已进入伸展阶段。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关键词:Ⅰ型花岗岩早泥盆世岩石成因同碰撞-后碰撞夏日哈木地区东昆仑Ⅰ-type graniteEarly Devonianpetrogenesissyn-collision to post-collisionXiarihamu areaEast Kunlu

分类号: P588.121[天文地球—岩石学]P597.3[天文地球—地质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