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经济评论 · 2007年第1期 1-13,共13页

限制退出、偷懒与劳动力“柠檬市场”——人民公社的制度特征及其低效率的根源

作者:罗必良

摘要: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是:①作为强制性制度安排,人民公社中社员的退出权是如何被取消的。②在不可退出的背景下,公社体制中的农业劳动能否有效地实施监督,甚至说,农业中的监督能否解决偷懒问题。③在不能考核劳动质量的条件下,公社制度是如何走向低效率的。文章使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揭示了公社制度的形成根源;通过设计“隐性退出”概念,解释了林毅夫(1990)意义上的“退出威胁”与Dong和Dow(1993)意义上的“偷懒报复”的不可信,并进一步说明了“偷懒”行为在公社劳动中的必然性。文章认为:对农业劳动力的择业限制、公社制度下的“隐性退出”、偷懒行为的泛滥并由此引致的劳动力“柠檬市场”,是人民公社低效率的根源。

发文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人民公社监督机制隐性退出柠檬市场People's Commune System, Supervision mechanism, Implicit exit, Lemons market

分类号: F323.6[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