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漆 · 2020年第4期1-3,共3页

引领行业四十载共话国漆新未来座谈会在西安召开

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生漆是国之瑰宝,一定意义上亦可称“国之大者”。生漆又称国漆,距今有8200年历史,是“国之大者”,是“丝绸之路”四大产品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载体,也是中国政府赠送外国友人和进行友好交流的国宾礼品。在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生漆工艺近30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漆的特殊作用和文化价值,关注生漆事业的发展。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前国家总理朱箔基同志、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都对生漆产业发展做过重要批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和挖掘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生漆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第一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指出:“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四大发明’以及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郡县制、科举制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生漆因美而用因用而久、源于中国造福世界。中国是世界生漆主产地,总产量占世界80%以上。目前国内关于生漆的研究机构有西安生漆研究所、武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0多家家;各省市漆艺工艺美术院校约30多家。其中唯独西安生漆研究所是集漆树基础研究、生漆应用研究、国漆文化传承保护于一体的研究单位,覆盖一二三产,是国内乃至世界生漆行业内唯一专业研发机构,唯一性、独特性、文化性突出,目前无可替代。生漆所的发展与生漆行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1980年由国家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局级事业单位。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唯一专业从事漆树与生漆资源开发与创新应用研究的中央级科研院所,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生漆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全国生漆情报信息中心站等部级机构的技术依托单位。拥有一支学科交融、科技创新的专业团队和先进的仪器装备;建有品种齐全,堪称世界之最的漆树标本室;建有国家级优质生漆生产基地和漆树品种园;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国生漆》杂志。40年来,西安所一直担当着国家漆树与生漆资源研究、生漆化学研究、国家生漆标准制修订以及生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价值挖掘等基础科学类、数据类、标准类、种质资源基因库类和公共文化类公益研究和生漆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科技基础性和公共文化研究工作,在全国生漆行业、漆树、生漆科学研究,促进行业发展发挥了主力军和不可替代的旗手作用,为中国生漆科学领域研究和世界生漆文化发展及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科技春天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处在经济与思想双重转型期,在举步维艰中仍坚守阵地并为生漆鼓与呼;21世纪在文化振兴的浪潮中,实力规模快速提升,业界影响日益扩大。风物长宜放眼量,吹尽黄沙始到金。所长赵瑞写的生漆所《四十年发展赋》提到:“万千追思,万年谁为恒久?掩卷长思,百代自有恒律。国盛民强,生漆必盛;国漆欣盛,民族必兴。千秋万世,大道皆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必然的,国漆复兴也是必然的。生漆所必须勇敢的担当“答卷人”,承担得好就是合格的“答卷人”。我国生漆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可期.依靠科技创新走向美好未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漆所召开“引领行业40载共话国漆新未来”行业创新发展座谈会,恰逢其时。来自全国生漆主产区政府部门、高校、科研单位及企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总社科教社团部李殿平部长指出,漆树是我国重要的农林特产资源,生漆产业具有生态性、经济性、文化性、融合性等特点。湖北省竹溪县人大副主任张绍辉指出,生漆在当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漆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绿色发展的重要产业。四川省筠连县委书记刘朝平指出,生漆已成为县里3大支柱产业之一。-些知名专家、学者还通过视频等方式参加座谈会并建议,尽快成立全国生漆产业联盟,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互动模式,加快研发企业急需的应用技术,实现生漆产业升级换代,让高品质的国漆产品更好地服务新时代新生活。与会代表围绕我国生漆产业发展,深入开展交流研讨,并形成广泛共识。光明'口报、经济日报、人民论坛、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化工报、中国生漆网等进行报道,微信群、朋友圈大量转发,获得业界广泛赞誉。建所40年系列活动不仅激发了干部职工爱所、兴所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显著提高了生漆所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提升了生漆行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向心力。凝聚各方蓬勃力量,谱写发展崭新篇章。40周年华诞是生漆所提升内涵发展的新机遇,凝聚力量的新契机,再创伟业的新起点。作为全国唯一的生漆行业专业科研院所,生漆所勇担行业发展旗手重担,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正创新传承国漆文化,坚持“生活化走向、科技化提升”提升有效科技供给,坚持“正位、凝神、聚势、求效”发展“产业科技”,强化科技研发、标准制定、技术供给、业态创新,努力实现生漆所各方面工作的全面起势,促进我国生漆事业创新发展。

发文机构:不详

关键词:中国生漆情报信息中心古丝绸之路技术依托单位风物长宜放眼量李先念同志交流研讨国之瑰宝

分类号: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