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 · 2020年第3期156-166,共11页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

作者:潘建国,李劲松,王宏斌,李闯,丰超,周俊峰

摘要:碳酸盐岩储层是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要类型,已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发现了一批大中型油气田。但随着勘探不断发展,深层—超深层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储层将成为规模勘探的重要对象,与之相适应的地震预测技术存在理论方法薄弱、预测精度较低等问题。通过“十三五”攻关研究,在理论研究及新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中裂缝—多孔隙介质岩石物理模型复杂波场正反演及碳酸盐岩数字岩心岩石物理分析与储层孔隙结构识别等方法创新为开发储层预测新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地震梯度结构张量小断裂识别、云变换随机模拟缝洞储层定量化预测、基于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分频属性的气藏检测等新技术则有效提高了断裂、储层及流体识别精度。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现状,提出技术发展建议:按照“深度融合、精细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强化基于孔隙形态非均质性、裂缝诱导各向异性、具有频散和衰减的裂缝—孔隙介质的岩石物理建模方法等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发展基于双相介质频率、频散与衰减等波动力学特征的储层敏感属性精细化地震预测、基于数字岩心岩石物理分析的储层孔隙结构地震预测、人工智能碳酸盐岩储层定量预测及流体检测等技术。

发文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深层碳酸盐岩强非均质性地震预测deepcarbonate reservoirstrong heterogeneityseismic prediction

分类号: P631.4[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