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施含,曹银贵,贾颜卉,周书寒,周天翔
摘要:以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运用单窗算法反演2004年、2009年、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夏季的地表温度,定量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变化特征,并探讨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7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定位的宜居城市,要求建设高质量的绿化系统,海淀区热岛区比例从36.22%变化至34.12%,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南强西北弱,时间尺度上有扩散趋势;2)海淀区新增多个强热岛区,大多和建设用地增加或加高加密有关,改善后的城市绿化降温效果不显著,成规模的公园或绿地才有明显的降温效果,2004—2017年,海淀区建设用地占比从52.13%到48.72%再到51.44%、未利用地占比从9.27%到6.23%再到9.18%、绿地占比从30.46%到39.32%再到36.20%,都与海淀区热岛比例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相符合;3)交通条件对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增强也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还会产生其他潜在热源。旨在通过研究热岛效应随土地利用类型和交通道路条件等变化的规律,为寻找有效控制热岛效应措施提供条件。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土地利用城镇土地绿地缓冲区分析单窗算法urban heat island effectland useurban landgreen landbuffer zone analysissingle-window algorithm
分类号: F205[经济管理—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