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冻土 · 2020年第3期766-779,共14页

1961-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降雪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作者:周晓宇,赵春雨,崔妍,刘鸣彦,敖雪,李娜,李经纬

摘要:利用东北地区162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量和天气现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57年(1961-2017年)降雪的气候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雪量和降雪日数最多出现在12月,小雪和中雪最多出现在11月或12月,大雪和暴雪在冬末春初出现概率最高。降雪分布为山地大于平原,平原地区自北向南、自东向西减少,降雪高值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降雪强度中心位于长白山区和辽宁中部平原地区。年、秋季、冬季、春季降雪量占同期降水量比例分别为4.7%、7.0%、84.4%和7.6%;辽宁省西部山区和南部大连地区日最大降雪量占年总降雪量比例最高,最长连续降雪日数在2d以下,降雪较高纬度地区更为集中。近57年降雪量和降雪强度分别以1.93mm·(10a)^-1和0.11mm·d^-1·(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降雪日数以2.08d·(10a)^-1速率显著减少;降雪量增加主要表现为各等级降雪量的增加,降雪日数减少主要是微量和小雪日数的减少,降雪强度增加主要为大雪和暴雪降雪强度的增加。年、秋季和冬季降雪量占同期降水量比例平均每10年增加0.36%、0.48%和0.45%,春季以0.11%·(10a)^-1的速率减少。中雪、大雪和暴雪对降雪贡献率均呈增加趋势,小雪降雪量和微量降雪日数贡献率减少;1987年降雪量和降雪日数突变后,微量降雪日数和暴雪日数、小雪降雪量贡献率改变显著。就区域平均而言,2001-2017年的降雪量较1961-1980年增加了27.8%,降雪日数减少了22.4%。

发文机构: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山西省气象台

关键词:东北地区降雪不同等级降雪时空变化Northeast Chinasnowfalldifferent levels of snowfall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snowfall

分类号: P426.63[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