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旭,雷亚栋,周浩,刘竹,胡斯勒图,蔡兆男,林金泰,江志红,廖宏
摘要:利用行业经济活动数据、1 580个地面监测站和6套卫星反演数据,分析了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为碳排放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变化。与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2020年同期我国碳排放降低9.8%,其中交通部门降幅最大达到43.4%。与2019年2-3月相比,疫情期间全国地表臭氧浓度同比升高1.9 nL/L(5%),其中华北平原以降低为主,东南部地区以上升为主。PM2.5浓度同比下降12.6μg·m^-3(24.9%),其中长三角降幅最大。二氧化氮(NO2)的地面浓度和对流层柱浓度在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都降低20%~30%,体现了高低层的一致性。地面一氧化碳(CO)浓度同比降低17%,而对流层CO柱浓度升高2.5%,可能原因是境外生物质燃烧输送提升了我国南方高层大气的CO浓度。中东部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显著降低,导致地表晴空短波辐射同比升高11.6 W·m^-2(9.6%)。
发文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人为碳排放大气污染臭氧PM2.5葵花8COVID-19 epidemicanthropogenic carbon emissionsair pollutantsozonePM2.5Himawari8
分类号: F4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