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研究 · 2020年第3期184-191,共8页

2016年夏季我国一次大范围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宋辞,朱家瑾,王蔓

摘要:利用NCEP/NCAR再分析环流数据、FY-2F卫星数据和CMORPH融合逐时降水格点资料,基于大气环流背景下,对2016年6月19~23日发生的一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的降水强度、范围变化特征进行了主要分析。结果表明:受500 hPa高度场中高纬度稳定的两槽两脊结构的影响,低纬华南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以及青藏高原短波槽的影响,低涡在四川东部生成。高纬度槽和中低纬度西太副高的稳定维持为西南涡和华北上空低涡的东移和水汽输送创造了有利条件。大范围暴雨天气与我国深厚低涡系统的移动、强烈发展有关,西南地区的700 hPa低涡向东北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低层低涡逐渐加强,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涡度系统合并,涡度的空间结构发展成垂直的低涡系统,暴雨的发展过程和低涡系统的发展过程基本一致。涡度正值中心存在明显速度辐合区,气流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流上升运动发展剧烈,不稳定能量大量释放,为暴雨天气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涡度分析也表明在正值中心向东移动,对应暴雨的降水中心也向东移。

发文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西南低涡暴雨环流涡度Southwest VortexHeavy RainCirculationVorticity

分类号: P45[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