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研究 · 2021年第1期39-45,共7页

基于GIS的山东史前聚落分布形态与演化研究

作者:吕政霖,李晨昊,杜玉菲

摘要:通过对山东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的堆积特征、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山东省聚落的传承方式以及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型(占比80.69%),文化传承模式在鲁中南地区表现为连续且相对稳定的模式,而在鲁西北地区表现为间断的、非稳定模式。遗址数量呈现出增多–急剧增多–减少的变化规律。遗址的空间分布同样具有规律性,后李文化遗址分布呈现集中式且多依水分布,北辛文化时期遗址分布向东、西延伸,大汶口文化时期遗址分布向南扩展,至龙山文化时期分布范围遍及全区,但至岳石文化时期遗址分布范围显著收缩,尤其低海拔平原地区遗址密度明显降低。距今8000~5000年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促进了新石器早中期文化的持续发展,而距今5000~4000年气候温暖程度降低但仍较为适宜,海岸线不断后退,龙山文化得以繁荣发展。但距今4000年前后的降温、频发的洪患灾害和战争共同导致了龙山文化显著衰落,使其被岳石文化所代替。

发文机构: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传承方式遗址时空分布

分类号: K87[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