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城市房价整体快速上涨,区域房价分异加剧。区域内部房价空间分异是城市发展差距的综合反映,即城市资源要素综合配置能力差异的物化表达。基于中国房价行情平台提供的2008-20...
科学理解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变迁的历史逻辑、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找准历史方位,确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方向,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集成现有研究成果,梳理了两千年来中...
城市轨道交通及其沿线土地一体化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性和土地资源配置合理性的关键需掌握轨道交通客流与土地功能之间的依赖关系,而回归分析是研究二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既有研究...
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方面的历史过程,从早期的测量和制图的研究,到开创中国地理信息学科,建立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是中国特色原创地理信息...
细颗粒物(PM2.5)个体暴露水平是健康效应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然而历史数据缺失和地面监测点覆盖范围小阻碍了相关研究。基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遥感数据提供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融合地面监测、气象等多...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洪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城市雨洪灾害。聚焦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新旧城区的关联性问题,提出"现状评估—低影响开发指标分解—建设效果模拟验证"的雨洪管控路径。以湖南省...
自国家"十五"规划起,中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以填空白、补短板、大规模设施建设为主,但近年来人口的增长、流动、空间集聚和生活方式等均发生了新的显著变化。以人为本,科学实施"交通强国"国家战略,亟...
2020年《地理学报》来稿1278篇,出版12期,共计刊文184篇,刊发2788页。10月9日,中国科协公布"第五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本届共遴选论文96篇,《地理学报》1篇刊文入选。1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要求之一。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的"乡村振兴与美好人居"学术研讨会,于...
城市标度律刻画了城市系统某一指标和人口规模的幂函数缩放关系,包括超线性(社会交互类指标)、次线性(基础设施类指标)和线性(个人需求类指标)3种标度关系。本文从城市标度律的验证、解释、应用和质疑4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