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研究 · 2020年第6期1562-1576,共15页

21 ka以来帝汶海区钻孔堆叠记录的古海洋学意义

作者:徐建,可菲,Kuhnt Wolfgang,Holbourn Ann,张鹏,崔瑞,刘恒,孙金梁

摘要:印尼穿越流是连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唯一载体,与东亚季风和ENSO活动密切相关。帝汶海区是印尼穿越流的主要出口之一,该区不同钻孔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海洋学记录显示在长时间尺度上变化存在着很高的相似性。为了捕捉出口处印尼穿越流的平均信号,本研究将这些记录进行堆叠,并与其他海区的钻孔记录进行对比,探讨印尼穿越流对东亚季风和ENSO活动的响应。总体上,堆叠记录较为精准地复制了各个钻孔记录的信息。帝汶海区表层海水温度堆叠记录与其他海区钻孔记录对比显示末次冰期至12~6 ka期间帝汶海可能位于暖池范围内,而晚全新世时位于暖池的边缘;温跃层深度、海水温度和盐度堆叠记录揭示自末次冰期以来印尼穿越流温跃层流呈现逐渐强化的趋势。结合现代水文资料和堆叠记录与其他古海洋古气候记录的对比等,本文推测了不同时期ENSO的冷暖期状态以及东亚季风对印尼穿越流的影响方式和过程。

发文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Institute of Geosciences

关键词:堆叠记录印尼穿越流帝汶海东亚季风ENSOstacked recordsIndonesian ThroughflowTimor SeaEast Asian monsoonENSO

分类号: P72[天文地球—海洋科学]P532[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来源期刊
第四纪研究

第四纪研究

Quaternary Sciences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