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通报 · 2020年第5期97-108,共12页

湖北大冶铜山口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包裹体特征及流体演化意义

作者:何迪,谭俊,刘晓阳,张铭,赵彪,陈杨,赵岩岩

摘要:为了提供矽卡岩岩浆成因证据,丰富多成因矽卡岩理论,并研究湖北大冶铜山口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以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为基础,结合高温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铜山口矿床矽卡岩矿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矽卡岩矿物石榴石中发现了丰富的晶质和非晶质熔融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表明天然岩浆珠滴被矽卡岩矿物晶格缺陷捕获,其中含有石榴石、黄铜矿等子矿物,且早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超过500℃,为早期矽卡岩岩浆熔体成因提供了重要证据。矽卡岩成矿早期以岩浆作用为主,晚期以热液作用为主,且熔-流转换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矽卡岩阶段,早期岩浆熔体中富含成矿物质,为矿区深部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关键词:铜山口铜钼矿床岩浆成因矽卡岩熔融包裹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高温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分析Tongshankou copper-molybdenum depositmagma skarnmelt inclusion and melt-fluid inclusionhigh temperature fluid inclus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分类号: P618.41[天文地球—矿床学]P618.65[天文地球—地质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