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爱军,甘诏文,宋洪斌,鲁志春
摘要:针对抗滑桩常因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原因导致受荷段底面与嵌固段顶面不在同一水平面的情况,将此段划为次受荷段,并推导了次受荷段桩后设计荷载大小计算公式和荷载分布公式,以及在弹性地基梁和悬臂梁模型下的适用于悬臂桩和锚索桩内力与挠度计算通用公式。以巴东县焦家湾移民安置点库岸防护工程预应力锚索桩为例,研究次受荷段对抗滑桩内力和挠度影响。结果表明:忽略次受荷段后土压力作用的传统计算方法会使桩身弯矩计算结果偏小,导致桩身配筋量不足,存在设计安全隐患。再以锚索排数、位置为控制变量,研究其对预应力锚索桩内力和挠度的影响,提出预应力锚索可有效地降低抗滑桩工程造价;增加预应力锚索的排数有利于调节抗滑桩内力分布,设计时应优先考虑将锚索设置为多排锚索。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关键词:剩余下滑力次受荷段设计荷载挠度锚拉桩设计residual sliding forcesecondary load sectiondesign loaddeflectionanchor pile design
分类号: TU473[建筑科学—结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