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宇光,张坤朋,何生,覃魏峰,肖艳,王成,余锐
摘要:基于测井电阻率和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利用页岩极化率测试和干酪根激光拉曼测试等技术手段,对导致南方下古生界高演化海相页岩呈现极低电阻率(测井电阻率低至10~1Ω·m及以下)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深入探究了其内在成因,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是影响极低电阻率测井的主要因素;w(TOC)与测井电阻率和实测电阻率均呈现出良好的负相关关系;成熟度越高,达到极低电阻率所需要的最低w(TOC)界限值越低,页岩的极化率也随之增加。石墨化的有机质是致使高演化页岩出现极低电阻率的主要“导电矿物”,有机质开始发生石墨化的“临界点”对应的Rmc Ro约为3.5%。极低电阻率特征是页岩有机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向石墨化演进的重要标志。极低电阻率测井响应预示着页岩储层品质极可能遭受了巨大的损害:生烃能力枯竭、有机质孔隙大幅减少、吸附性能降低、含气性骤降。因此,圈定极低电阻率页岩范围,排除“有机质石墨化”的高风险区,对下古生界高演化海相页岩选区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关键词:石墨化极低电阻率海相页岩高演化下古生界graphitizationultra-low resistivitymarine shalehigh evolutionLower Paleozoic
分类号: P588.2[天文地球—岩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