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 2019年第4期67-73,共7页

近10年四川盆地低能见度时空分布特征及订正方法研究

作者:黄楚惠,王彬雁,陈朝平,牛金龙

摘要:利用2009~2018年全省国家基本站观测资料,研究了四川盆地低能见度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低能见度与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获取订正阈值,在此基础上采用概率匹配法对SWC能见度预报进行订正研究。结果表明:(1)低能见度区域小值区主要位于盆地东南部、眉山、乐山以及成都东部,并且从秋季开始整个低能见度区域有明显向北扩大的趋势,且低能见度日数分布范围明显增多;冬季低能见度日数分布类似秋季,但集中于盆地东北部。低能见度开始时间多在00:00~08:00时,结束时间在07:00~12:00时。(2)<1km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风速<2m/s,相对湿度基本处于90%以上,地面温度低于15℃及24小时变压范围在-2~10hPa。(3)采用概率密度匹配结合要素的双重订正方法可以很好地对四川部分能见度区域进行订正,订正后Ts评分显著高于订正前。

发文机构:四川省气象台/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成都市气象局

关键词:低能见度时空特征模式订正四川盆地low visibility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mode correctionSichuan Basin

分类号: P427.2[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