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报 · 2020年第5期973-981,共9页

非饱和增湿条件下典型黄土湿陷性研究

作者:刘弋博,陈慧娥,许晓慧,郭浩天,李慧

摘要:利用自制装置,对原状典型黄土试样(柱状)进行不同饱和程度的非饱和增湿,分析增湿过程中土样不同位置处水分的分布规律。对完成增湿过程的试样进行湿陷性测试,并定义非饱和增湿湿陷系数,用以探讨非饱和增湿条件下试样不同位置及总体的湿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低增湿目标含水率时,随着时间增加,原状黄土土柱上层含水率呈速度减缓的下降趋势,下层含水率呈速度减缓的上升趋势,黄土土柱含水率分布不均匀;高增湿目标含水率时,随着时间增加,黄土土柱上层含水率呈速度加快的下降趋势,下层含水率呈速度加快的增长趋势,黄土土柱含水率分布均匀,且趋于均匀的时间缩短。随增湿目标含水率的增加,黄土土柱每层的非饱和增湿湿陷系数增长速度加快,底层与上层系数数值靠拢,黄土土柱整体非饱和增湿湿陷系数增大且随着压力的增加呈速度加快的增长趋势。低增湿目标含水率时,增湿时间越短土柱整体非饱和增湿湿陷系数越大;高增湿目标含水率时,时间越长土柱非饱和增湿湿陷系数越大。成果可为黄土非饱和湿陷性的研究及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及依据。

发文机构: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关键词:典型黄土非饱和增湿湿陷性含水率非饱和湿陷系数Typical loessUnsaturated humidificationCollapsibilityWater contentUnsaturated collapsible coefficient

分类号: P642.13[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