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 2020年第4期21-28,共8页

罗非鱼唾液酸黏附素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

作者:牛继敏,牛金中,黄瑜,简纪常,王蓓,鲁义善

摘要:【目的】研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唾液酸黏附素(sialoahesin)在健康鱼及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agalactiae)后的组织表达,探讨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根据NCBI上公布的罗非鱼唾液酸黏附素基因(Gen Bank登录号LOC102078335,记为On-sialoahesin)克隆On-sialoahesin开放阅读框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On-sialoahesin在健康罗非鱼脾脏、头肾、肠道、皮肤、鳃、脑、肌肉、肝、胸腺、脾、外周血中的分布,以及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刺激后的表达。【结果与结论】On-sialoahesin基因编码区1617bp,编码538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59.44ku,等电点6.57。On-sialoahesin含有3个IG结构域和1个IGC2,是IG结构域蛋白质超级家族成员。多序列比对发现,On-sialoahesin与其他物种sialoahesin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介于36.81%~92.94%,且与奈里朴丽鱼(Haplochromis nyererei)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分析发现,On-sialoahesin与慈鲷科鱼的sialoahesin聚为一支。On-sialoahesin在健康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头肾和外周血中表达量最高,其余组织表达量相对较低。经无乳链球菌刺激后,On-sialoahesin表达量在10个组织中均呈现显著的时序性。

发文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唾液酸黏附素基因克隆表达无乳链球菌Oreochromis niloticussialoadhesingenecloneexpression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分类号: Q78[生物学—分子生物学]Q959.483[生物学—动物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