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油气地质 · 2020年第4期327-334,共8页

塔河—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的通源性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

作者:马庆佑,曹自成,蒋华山,兰明杰

摘要:基于塔河、顺北油田的勘探实践,前人初步建立了走滑断裂带沟通原地下寒武统烃源岩、油气沿走滑断裂带“垂向运聚”的成藏模式,因此开展塔河—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的通源性及其控藏作用研究,对下一步针对断溶体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断裂带结构、地震同相轴反射形态、振幅属性强弱等特征,并结合大量实钻井的油、气、水产能情况统计,认为通过走滑断裂与烃源层的接触关系、断裂的构造样式、活动强度等参数,可以定性评价走滑断裂带通源性。走滑断裂可直接沟通烃源岩(“有褶有断”的地震反射结构),具有花状构造的破碎带结构、长期活动的主干断裂带,则通源能力一般较强。塔河—顺北地区的走滑断裂带可初步划分为“上下多层贯通”强通源型、“下贯通上隐伏”中等通源型、“上下均未贯通”弱通源型等3种通源性结构模式,其与油气富集关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上下多层贯通”强通源型油气往往最富集,产能较好;“下贯通上隐伏”中等通源型油气富集程度减弱,产能差—中等;而“上下均未贯通”弱通源型油气产能通常很低甚至失利。

发文机构: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走滑断裂带构造样式油气垂向运移通源性油气富集塔河—顺北地区塔里木盆地strike slip fault zonestructural stylevertical migration of oil and gassource-connectivityoil and gas en⁃richmentTahe-Shunbei areaTarim Basin

分类号: TE122.1[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