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油气地质 · 2020年第3期223-233,共11页

川西南中二叠统栖霞组斑马构造白云岩形成机理--以宝兴五龙剖面为例

作者:赵金,冯明友,沈安江,文龙,徐亮,王兴志,刘小洪

摘要:以四川盆地西南部宝兴五龙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斑马构造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应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手段对其成因开展综合分析。研究区内斑马构造白云岩主要发育于栖霞组一段上部,斜交或平行层面分布。斑马构造暗带、亮带分别由具残余组构的粉-细晶白云石及中-巨晶鞍状白云石组成,阴极发光分别呈暗红、亮红色,指示晶体生长空间及流体交代过程的元素差异性。斑马构造亮带、暗带白云石有序度均较低,δ18O值负异常明显;暗带的87Sr/86Sr值处于或略高于同期海水范围,亮带明显较高的87Sr/86Sr值指示了深部流体的影响;亮带、暗带均具有低∑REE含量及明显的Eu正异常。综合研究表明,川西南栖霞组斑马构造白云岩属埋藏期热液交代-结晶作用成因,反映了热液流体持续供给下白云石结晶力与岩石抗张强度的动态平衡过程。斑马构造白云岩的形成历经3个阶段:①热液流体沿基底断裂垂向运移,富镁流体顺层进入高孔渗地层并持续溶解-交代石灰岩而形成暗带白云石;②在白云石结晶力大于岩石抗张强度情况下会产生破裂,从而形成一系列裂缝;③溶解作用结束后,裂缝流体中的离子沉淀而形成亮带鞍状白云石。

发文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斑马构造热液白云岩交代-结晶作用栖霞组二叠系川西南zebra texturehydrothermal dolomitemetasomatism-crystallizationQixia FormationPermianSouthwester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2[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