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智鹏,陈璐,刘洪军,赵文溪,周健,宋静静,王鸣岐
摘要:本研究关注了浮游植物群落对人工鱼礁建设后短期内的响应,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小黑山岛海域2013-2016年12个航次的现场调查,共鉴定出75种浮游植物,硅藻是该海域最主要的浮游植物类型;研究区域内叶绿素a浓度范围为0.22~9.46μg/L,Shannon多样性指数(log2)(H′)范围为0.76~3.06,Pielou均匀度指数(J′)范围为0.28~0.77。鱼礁建设前后海水环境因子变化较小,且礁区内外差异不显著,鱼礁建设后变化主要有3点。①Pb和Hg浓度有所降低,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航次及站位增多。②叶绿素a浓度、H′和J′均有所下降,礁区内外叶绿素a浓度无明显差别,且礁区的H′和J′高于非礁区。③优势种有一定的变化,但礁区内外无明显差别,具槽直链藻是该海域全年性的优势种。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站位和各浮游植物在分析图中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不是人工鱼礁建设而是季节变化。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溶解氧、NO3-N、水温、悬浮物和As影响,其中As浓度虽然优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仍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影响显著。
发文机构: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水路交通环境保护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青岛市海洋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人工鱼礁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小黑山岛环境因子artificial reefsphytoplanktonseasonal variationsXiaoheishan Islandenvironmental factor
分类号: Q178.14[生物学—水生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