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震科学论文
  • 08月24日

    兴济地震台地电阻率干扰分析

    对兴济地震台地电阻率多年的观测资料进行总结,发现主要干扰有5种:观测系统干扰、场地环境干扰、自然环境干扰、人为干扰以及地球物理事件干扰;针对观测场地环境及自然环境干扰原因及数据曲线特征着重进行分析,查...

  • 08月23日

    基于DataV的震后应急信息可视化设计与实现

    针对震后应急信息展示缺乏动感,元素表现不够灵活的问题,以Card模型为基础,DataV为可视化工具,按照信息采集、信息整合和信息展现设计3个步骤,从应急数据获取期的3个阶段选择部分信息进行可视化界面示...

  • 08月23日

    第七届《华北地震科学》编辑委员会

    ...

  • 08月22日

    地震标准化的现状和发展探讨

    总结了地震标准化工作管理、地震标准的发布和复审现状,归纳了地震标准化在发展进程、标准数量、标准制定和构成等4个方面的特点,并针对促进未来地震标准化工作提出了8个方面的具体建议以供讨论。...

  • 08月22日

    综合物探技术在煤矿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

    煤矿采空区勘察是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基础,物探是采空区勘察的重要手段,瞬变电磁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采空区的勘察中应用广泛。文章论述了瞬变电磁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工作原理、参数选择和解译原则...

  • 08月21日

    凉城地震台保温降噪措施

    为解决凉城地震台地震计受气流扰动、温度变化等因素产生的无规则漂移问题,研制了保温防风箱;通过分析安装保温防风箱前后地震记录波形、台基的平均噪声水平,得出保温防风箱对空气和温度干扰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

  • 08月21日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新磨村滑坡发生前后变形研究

    基于时序InSAR技术,并结合现场调查,采用新磨村滑坡发生前30景SAR数据和滑坡发生后36景SAR数据对滑坡及周边区域形变进行监测,结果表明:①新磨村滑坡发生前,坡脚未探测到明显的变形,但滑源区有明...

  • 08月20日

    利用井下摆近震记录研究华北盆地沉积层速度结构

    收集了2015—2018年首都圈地区M1.0以上地震的波形数据,选取近场井下地震计观测记录,通过拾取直达P、S波及相应地表反射波的到时并测量其到时差,获得了台站下方地壳浅部300 m的P波、S波平均速...

  • 08月20日

    利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分析鲁中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鲁中地区2008年3月15日至2019年8月23日发生的1402个地震进行重定位,获得了820个地震的精确位置,重定位后地震位置空间误差显著减小;采用重定位地震的5048个P(Pn)波...

  • 08月19日

    汶川MS8.0大震前后鲜水河断裂带滑动及其西部地壳形变的动态变化

    基于鲜水河断裂带及邻近区域GPS资料,以发生汶川MS8.0大震的2008年为时间节点,利用视错动变形系统分析模型研究了鲜水河断裂带及邻区不同时段的滑动与区域形变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大震前后鲜水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