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年第4期30-34,共5页

毛泽东“赶超”意识论析

作者:李运样

摘要:在经济建设中,毛泽东有着强烈的“赶超”意识。新中国经济上贫穷落后的压力及其与西方国家巨大差距的危机感,是毛泽东“赶超”意识产生的客观基础;来自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和挑战,是毛泽东产生“赶超”意识的重要动因;全国人民极大的生产热情和急于求成的社会心态,是毛泽东“赶超”意识产生的社会因素。毛泽东“赶超”意识及其实施战略,实质是为了迅速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摆脱西方发达国家的控制与威胁。因此,从宏观指导思想上来看,是完全正确的。但由于他对实现“赶超”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缺乏充分的认识,夸大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和科学技术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试图用“跃进”的方式来搞现代化建设,必然造成失误。

发文机构:武汉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武汉430062

关键词:毛泽东“赶超”意识社会现代化中国经济建设

分类号: A84[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F124[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