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地质 · 2020年第5期825-844,共20页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

作者:刘鹏,吕志成,董树义,张德会,李永胜,于晓飞,祝新友,姚磊

摘要:虎头崖Pb-Zn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岩浆弧带,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纪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及围岩中,并伴生有Fe、Cu等元素,属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对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和透辉石、退化蚀变阶段绿帘石、石英硫化物阶段方解石、石英、萤石中流体包裹体的详细岩相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气相、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HCO-3;固相成分以NaCl为主,并有少量的闪锌矿(ZnS)、磁黄铁矿(Fe1-xS)和硬石膏(CaSO4),成矿流体应为H2O-NaCl体系。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矽卡岩、退化蚀变、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分别为(430~490℃、550~580℃)、340~370℃和190~340℃,盐度w(NaCleq)分别为39%~48%、9%~12%、(0.18%~4%、15%~24%)。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在成矿晚期则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混入。在石英硫化物阶段,含子矿物包裹体和气相分数变化较大的气液包裹体共生,它们均一温度相近但盐度差别较大,表明成矿流体曾发生过广泛的不混溶(沸腾)作用,而这一过程很可能导致流体中Pb、Zn、Fe、Cu等矿质沉淀富集。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地质学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矽卡岩型铅锌矿虎头崖祁漫塔格青海geologyfluid inclusionsore-forming fluidslead-zinc skarn depositHutouyaQimantagQinghai Province

分类号: P618.42[天文地球—矿床学]P618.43[天文地球—地质学]

来源期刊
矿床地质

矿床地质

Mineral Deposits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