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发,田树刚,刘建
摘要:在大厂长坡-铜坑矿床,锡石中普遍存在具有代表性的2类包裹体:黑色包裹体和气-液两相的流体包裹体。文章通过对包裹体结构形态和理论分析,证明黑色包裹体是原生流体包裹体在内压超高(overpressured)条件下形成的。通过牙形石色温指数(CAI)及表面残余结构的研究,获得了容矿岩石的古地温为300~650℃,与前人通过气-液两相包裹体获得的矿化温度(240~540℃)高度吻合,说明容矿围岩的受热事件与同期矿化事件,其热源具有同源性,可能来自矿床下伏的燕山期花岗岩。层状主矿体锡石中原生的流体包裹体正是在这期事件的影响下,变成了黑色包裹体。这些研究证明,大厂锡矿至少有早、晚2期成矿作用。黑色包裹体的发现和古地温的恢复,为层状主矿体是在海底热液喷流沉积成因的认识提供了关键证据。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地质系
关键词:地球化学黑色包裹体成因分析指示意义牙形石古地温矿床成因geochemistryblack inclusionsimplicationCAI of the conodontspaleotemperatureorigin of the ores
分类号: P618.44[天文地球—矿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