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地质 · 2020年第2期197-214,共18页

新疆中亚造山带三叠纪矿床地质特征、时空分布及找矿方向

作者:杨富全,张志欣,刘国仁,李宁,杨成栋,杨俊杰

摘要:中亚造山带以晚古生代成矿为特色,但最近十几年来在新疆阿尔泰、东天山等发现越来越多的三叠纪矿床,包括3个超大型矿床。在古生代造山带中为什么三叠纪能够成矿和成大矿,不同类型矿产特征和分布规律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目前确定新疆中亚造山带19个三叠纪矿床主要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斑岩型钼矿床和矽卡岩型钨矿床。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分布于阿尔泰,斑岩型钼矿床、矽卡岩型钨矿床和钨(钼)矿床分布于东天山。19个矿床的成矿年龄变化于193~248 Ma,峰值为215 Ma。不同矿床类型成矿时代略有差别,形成时间相对较早的有矽卡岩型,其次是斑岩型,伟晶岩型形成时间跨度最大,多数形成于晚三叠世,少数延续到早侏罗世。东天山沙东-小白石头一带钨矿和阿尔泰稀有金属矿最具找矿潜力。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地质学三叠纪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时空分布中亚造山带新疆geologyTriassic deposit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ypes of ore depositstime-space distribution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Xinjiang

分类号: P611[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来源期刊
矿床地质

矿床地质

Mineral Deposits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