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茂春,余先川,张翼飞,王亚伟,何云,苏泰民,姚金昌,唐琼,刘仕军,赵思传,李石磊
摘要:斑岩型矿床对成矿的围岩没有选择性,但斑岩型矿床的网状裂隙系统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矿石的品位和组构变化、矿化蚀变等特征,因此对容矿裂隙的形成机制、控制因素、裂隙分布规律等开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斑岩在侵位、冷却、结晶演化过程中,在岩体及其围岩中形成网状裂隙系统的相关机制及其制约因素,将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的成因归纳为岩浆结晶冷缩、侵入挤压、水岩分离和区域应力叠加等4种主要成因类型,并构建了它们的概念模型。这些裂隙成因概念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成因的裂隙系统与斑岩侵入体的空间依存关系、裂隙的分布特征及裂隙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较好地解释了斑岩型矿床的成矿作用特点及其共性特征。在分析典型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概念模型应用于斑岩型矿床勘查找矿的思路。
发文机构:云南地矿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香格里拉市宝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地质学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成因概念模型成矿作用找矿应用地质意义geologyporphyry depositsmineralized fissuresgenesisconceptual modelmineralizationprospecting applicationgeological significance
分类号: P618.402[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