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地质 · 2019年第6期1189-1203,共15页

新疆东天山小白石头钨(钼)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作者:杨富全,李宁,张志欣,杨俊杰

摘要:东天山小白石头中型钨(钼)矿床分布于三叠纪黑云母花岗岩与中元古界灰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成矿过程经历了早期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其中退化蚀变阶段是白钨矿的主要形成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是辉钼矿和白钨矿的形成阶段。白钨矿成矿温度为254~376℃,盐度w(NaCleq)为3.06%~6.74%;石英硫化物阶段成矿温度为138~371℃,盐度w(NaCleq)为1.40%~11.70%。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表明,4个成矿阶段成矿温度从高温演化到低温,尽管各阶段流体盐度均为低盐度,但最晚阶段盐度最低。从早期矽卡岩阶段到石英硫化物阶段再到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的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规律性变化。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不同矿物组合的矽卡岩具有演化关系,含白钨矿矽卡岩为正铕异常,形成于较强氧化环境,温度相对较高;不含白钨矿的矽卡岩为负铕异常,形成于低氧化环境,温度较低。流体沸腾作用是石英硫化物阶段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地球化学成矿流体稀土元素小白石头钨(钼)矿床东天山geochemistryore-forming fluidsrare earth elementsXiaobaishitou W-(Mo)depositEast Tianshan Mountains

分类号: P618.65[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P618.67

来源期刊
矿床地质

矿床地质

Mineral Deposits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