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志国,张连昌,王长乐,张帮禄,彭自栋,朱明田,冯京,谢月桥
摘要:表生环境中存在2种机制可以形成碳酸锰矿物:①从缺氧海水中直接沉淀;②先在氧化海水中形成锰氧化物,随后在埋藏过程中通过成岩作用转化为碳酸锰。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只有通过第二种机制才可以形成碳酸锰矿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极端地质事件(如大氧化事件、雪球事件)、闭塞盆地、最小含氧带扩张等成矿模型,近年来同时强调微生物活动、底层水氧化持续时间在成矿中发挥关键作用。沉积碳酸锰成矿不仅与古大气组分、古海洋状态、初级生产力、海底热液活动等多个圈层的耦合作用关系密切,同时也会影响多种生命元素(C、N、S、P等)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V、Mo、Tl等)的表生循环,因此富碳酸锰的沉积岩是探讨古环境及海洋元素循环的重要载体。目前在沉积碳酸锰成矿理论方面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包括:①碳酸锰直接沉淀成矿的可能性与有效性;②锰质来源与铁锰分离机制的识别;③主要控矿因素的识别及其时空演化规律;④矿石矿物组合及矿床地球化学对成岩精细过程的制约。
发文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关键词:地质学存在问题和研究进展古环境成矿机制沉积碳酸锰geologyprogress and problemspaleoenvironmentmetallogenic mechanismsedimentary manganese carbonate
分类号: P618.32[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