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地质 · 2020年第5期879-892,共14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重磁场特征与找矿启示

作者:陈安国,周涛发,刘东甲,杜建国,兰学毅,郭冬

摘要:宣城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段的安徽省南陵-宣城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新一轮找矿工作的重点勘查区。为查明成矿深部背景,发掘成矿潜力,亟待了解深部结构特征。本文使用地面测量1∶25000重力和1∶10000磁力数据,通过重磁场分离和密度、磁化强度三维反演,结合岩矿石的密度、磁化率等物性测量结果,以及区域地质和矿床资料,以期揭示深部构造及与成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河庄背斜、陈家湾向斜、马山埠背斜和昆山向斜等褶皱构造横向上剩余密度正负差异显著呈相间分布的深部特征,垂向上褶皱构造的最大深度约为2 km;在褶皱构造下方分布北西浅、往南东逐渐加深的低密度、低磁性层,推测可能为研究区内茅山-九连山推覆构造的滑脱面。马山埠背斜轴部花岗闪长斑岩附近的重高磁高组合异常是铜山-荞麦山矽卡岩型矿床的找矿线索,然而成矿岩体规模较小,深部磁化强度弱,马山埠背斜附近深部找矿潜力有限。茶亭矿区呈重高磁高组合异常特征,同时成矿的石英闪长玢岩岩体与围岩灰岩、上覆火山岩磁性差异明显,这些特征是重要的找矿线索。文章研究结果证实,茶亭下方-400~-1900 m磁化强度正异常区域对应茶亭铜金矿床,这为在研究区其他地点深部进一步寻找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铜金矿床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发文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关键词:地质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磁场分离重磁三维反演深部找矿宣城矿集区geology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metallogenic beltregional-residual anomaly separation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deep prospectingXuancheng ore district concentration area

分类号: P618.41[天文地球—矿床学]P618.51[天文地球—地质学]

来源期刊
矿床地质

矿床地质

Mineral Deposits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