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与勘探 · 2020年第5期89-96,共8页

基于微震监测的深埋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

作者:侯恩科,范继超,谢晓深,龙天文,张唤兰,王建辉,樊志刚

摘要: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矿井水害预测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以彬长矿区文家坡煤矿41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井–地联合微震监测技术对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深埋煤层开采时,微震事件超前工作面回采位置发育,超前影响角最大为35°,最小为28°;断层的存在降低了覆岩稳定性,相较于正常基岩,更易在回采影响下发生应力集中和破坏;断层加大了微震事件发生的超前距,而采空区则使微震事件的高密度区向其所在部位发生偏移,加剧覆岩破坏程度,增大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垂向上,4103工作面监测区内的微震事件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高程+400~+520 m,结合微震事件数量和能量分布特征,判定4103工作面垮落带发育高度为50 m,垮采比13.16,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17 m,裂采比为30.79。该成果可为彬长矿区类似煤矿深埋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及顶板水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发文机构: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陕西彬长文家坡矿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井–地联合微震监测微震事件导水裂隙带覆岩破坏特征文家坡煤矿combined well-surfac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microseismic eventswater-conducting fractured zoneoverburden failure characteristicsWenjiapo coal mine

分类号: TD325[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