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论文
  • 09月03日

    造园学科初创时期陈植造园教育理念与贡献

    近代国内的造园教育起步较晚,并且师资人才、教学材料、实践经验等都相对缺乏,在造园教育体制的设置中并没有出现独立的造园学院或是学系,主要是将造园专业设置在林学、农学与工学学系。陈植作为近代国内造园学的倡...

  • 09月03日

    中国生态林业蓝皮书(2019-2020)发布

    2020年5月29日,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成立一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生态林业蓝皮书发布会在南京林业大学举行。本次发布会由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

  • 09月02日

    传统士人心态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魏晋六朝士人在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自然美的发现的基础上,将内在情感投入到外在自然之中,除了在诗词中吟咏自然和在绘画中描绘自然外,还在居住场所里模拟自然,于是促使了山水园林的出现,这也在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古典...

  • 09月02日

    环保传播中的民粹主义风险及规避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反精英的社会思潮,对环保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大。受民粹主义影响的环保传播者,往往对精英阶层充满偏见,固执地认为社会精英的环保行为大多出于私利,而民众的环保诉求却存在绝对合理性,因而受民粹主...

  • 09月01日

    从生态个体维度解析道德效用的伦理思想

    从生态个体的维度探究道德效用,旨在确认道德对个体生存、自由与幸福的效用,引导行为主体自发地进行道德实践。首先基于道德效用相关概念的微观分析,道德效用包含着道德行为使受益者受益的思想内涵。其次从生存、自...

  • 09月01日

    新时代生态文学研究拓展与创新——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工作坊”第四期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来依托学校在环境、生态研究方面的学...

  • 08月31日

    人与物关系的再讨论

    人造物的出现使人与物的关系复杂化,人工智能物的进展使这一问题尖锐化。抽象的“物质”概念不能说明人与物的关系。恩格斯指出了“物质”与“物体”的区别,但有时未加区别地使用这两个概念。应明确“物”同“物质”...

  • 08月31日

    生态伦理视阈下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论析

    当代中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在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硕成果的同时,正遭受到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当前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既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伦理...

  • 08月30日

    以深层生态学的价值观论舍伍德·安德森笔下的“胡髭老人”

    在生态文学研究蓬勃发展的良好环境下,笔者以阿伦·奈斯深层生态学的文化价值观为出发点,对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中的"胡髭老人"群像进行解读,以探讨在工业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日益被边缘化了的"老...

  • 08月30日

    以生命的独特性与稀缺性修正泰勒的生命中心主义

    以泰勒为代表的生命中心主义作为当代环境哲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从所有生命都具有自身善的事实结合“以生命为中心的世界观”的规范性论断对所有生命都应受到道德关怀进行了严密论证,并据此提出了四条人类应当履行的道...